來源:四川日報 發布時間:2017-07-10
建設生態文明,是關系人民福祉、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。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堅持生態優先、推進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,增添了新的動力,強調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,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。
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,如何讓四川天更藍、地更綠、水更清?圍繞這一熱點話題,本期“5人談”邀請相關政府部門、國企負責人,暢談他們的認識和行動。
省環保廳廳長 于會文
2017年,將把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列為全省環保“一號工程”。打好藍天保衛戰,就要緊緊圍繞“一號工程”集中全力攻堅,盡最大努力讓2017年全省藍天數多于去年、持續霧霾天數少于去年、持續污染時長短于去年。
省林業廳廳長 堯斯丹
大規模綠化全川中,注重打破城鄉界限、行政區劃限制,推動森林進城和公園下鄉。根據規劃,將在2020年前打造成都平原、川南、川東北、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。
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 郭春英
將以“六大綠色行動”為載體,以“七大重點工程”為抓手,扎實抓好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,力爭到2020年,全省公共機構人均能耗、單位建筑面積能耗、人均水耗分別比2015年下降12%、10%、15%。
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 石玉東
大膽探索“川電走出去”戰略,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,向南向西通過云南、貴州、西藏將電網向國外延伸,探索與周邊國家乃至南亞、中亞等更大范圍實現電網互聯、電力互供,架起四川清潔能源外送的“電力絲路”。
攀枝花市米易縣委書記 王飚
米易縣是攀枝花的“迎賓廳”和“后花園”,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,才能擦亮“陽光、激情、活力、生態”名片。以“綠”促“富”讓米易嘗到甜頭,2016年全縣林業總產值達14億元。
打好污染防治“三大戰役”
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:
以環境質量的切實改善,助推綠色發展。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。未來,四川將如何確保天更藍、地更綠、水更清?7月5日,記者對話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,請他談談如何打好污染防治“三大戰役”,切實改善我省環境質量。
記者:作為環保工作主線,污染防治“三大戰役”將如何著手?
于會文:2017年,我們將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列為全省環保“一號工程”。打好藍天保衛戰,就要緊緊圍繞“一號工程”,集中全力攻堅,盡最大努力讓2017年全省藍天數多于去年、持續霧霾天數少于去年、持續污染時長短于去年,特別是成都空氣質量要有明顯改善,在已有5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的基礎上,再增加2個達標城市。
打好碧水保衛戰,要從污染最重的沱江、岷江流域入手,集中力量啃硬骨頭、打殲滅戰,重點行業企業清潔化改造和達標行動也很關鍵,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實現水質斷面達標率高于去年,劣五類水體比率低于去年,確保成都市及3至5個條件較好市(州)主城區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體,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。
打好凈土保衛戰,要緊緊圍繞“摸清底數”“分類管控”“治理修復”三大重點,盡最大努力保持土壤環境總體穩定,為人民群眾吃上干凈放心的食品提供“環境保障”。
記者:打好“三大戰役”,應關注哪些重點區域?
于會文:大氣的重點區域就是成都平原,從監測、監察到執法都要全方位加強,用天保月,用月保年,實現每天環境質量都在嚴格監控之下,從而順利完成年度目標。
具體來說,將進一步強化成都及周邊、川南、川東北三大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,特別是要做好成都平原地區8市的聯防聯控聯治。水的重點區域是沱江和岷江兩條流域,以及成都市主城區內的黑臭水體。
記者:要實現環境質量切實改善,接下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?
于會文:著眼長遠,要堅持用環保準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;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,創新扶持光能利用、生物降解、電動汽車等一批環保產業和產品;加快建設生態監測網絡;科學建立考核指標體系。
當然,還要深入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,倡導少開一天車、少產生一點垃圾、多節約一滴水、多一天綠色出行。同時,加快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,鼓勵公眾通過12369熱線舉報身邊環境違法行為。(記者 殷鵬)
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
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:
農戶“得票子”山上才能“長葉子”
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,夯實全省發展綠色本底,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,重點和難點是什么?又該如何破解?近日,記者就此對話了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。
記者:與以往的國土綠化相比,大規模綠化全川有哪些不同?
堯斯丹:歷次國土綠化都是消滅荒山荒坡增加綠色,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,大規模綠化全川更有針對性。針對性體現在城鄉一體綠化,體現在注重改善人居環境。
過去,城鄉綠化布局不均衡,生態供給不平衡。而在大規模綠化全川中,我們更注重打破城鄉界限、行政區劃限制,推動森林進城和公園下鄉。根據規劃,將在2020年前打造成都平原、川南、川東北、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。城市內部,實施綠線管控等措施,提高森林覆蓋率和生態供給;城市周邊,推動荒山荒坡荒地綠化,打造環城公園綠地帶;城市之間,借助道路水系等綠化,打通生態聯系。
記者:如何管護這些綠化成果?
堯斯丹:簡單來說,就是公益部分政府管、其余部分由民間和市場造林主體管。
首先是民間和市場造林。大規模綠化全川,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就是“去行政化”。不搞一夜成林、突擊造林外,就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。在此基礎上,結合集體林確權頒證、非林地上造林頒發“經濟林木(果)權證”,推行“誰造林、誰所有、誰管護”。
政府層面,從去年開始,四川啟動從貧困戶中遴選生態護林員試點。這個崗位的設置,不僅解決了管護的問題,還能有效帶動脫貧。
記者:在生態建設中,提及“脫貧”意味著什么,又將怎么做?
堯斯丹: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這句話在四川更具體。數據顯示,我省脫貧攻堅主戰場“四大片區”范圍內,現有森林面積1.91億畝,自然濕地2237萬畝,均超過全省總量的一半。所以,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、轉化為農戶的“綠色銀行”。畢竟,讓農戶“得票子”,山上才能“長葉子”。
今年,四川將在四方面發力。首先,擴大生態護林員政策成效。今年,四川再新增生態護林員崗位5000個,總數將達到3.6萬個。其次,抓好林業政策補助資金兌現。再者,創新林業生態建設機制,鼓勵和引導貧困戶抱團成立造林專業合作社。最后,抓好林業生態資源利用,帶動周邊農民共享生態旅游發展成果。(記者 王成棟)
示范引領帶頭節能
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郭春英:
公共機構要做節能“領跑者”
今年6月“全國節能宣傳周”和“全國低碳日”之際,我省向廣大公共機構和干部職工發出了《節能有我綠色共享》倡議書。而公共機構節能又該如何發力?記者就此對話了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郭春英。
記者:我省公共機構用能情況在全省處于什么水平,如何認識其在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的作用?
郭春英:公共機構能耗在全社會能耗總量中占比不高,我省僅為4%左右,但公共機構帶頭節能,對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節能氛圍,具有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。特別是公務人員良好的節能習慣,有很強的“政風帶民風”效應。據統計,四川共有6萬多家公共機構,包括機關、學校、醫院等,每個公職人員背后都是一個家庭,尤其是校園“大手牽小手”的輻射效應突出。
記者:實現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的美麗藍圖,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有哪些新謀劃?
郭春英:長期以來,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機構節能工作,經國家考評,我省“十二五”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名列全國前茅。
特別是近年來,省政府將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納入對省直部門和市(州)政府目標績效考核范疇,出臺了《四川省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決定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、綠色辦公行動、綠色出行行動、綠色食堂行動、綠色信息行動、綠色文化行動等“六大綠色行動”為載體,以實施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工程、可再生能源推廣工程、節地節水工程、資源綜合利用工程、能源計量統計完備工程、能效提升工程、能效“領跑者”創建工程等“七大重點工程”為抓手,扎實抓好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,力爭到2020年,全省公共機構人均能耗、單位建筑面積能耗、人均水耗分別比2015年下降12%、10%、15%。
記者:現階段,我省公共機構節能潛力主要在技術節能領域,但面臨技改資金缺口,將如何創新突破?
郭春英:當前,全省各級公共機構踐行低碳節能的熱情很高,但節能資金緊缺,籌資渠道單一,導致一些節能技改項目難以落地,用能總量下降難度較大。為此,我們嘗試采取市場化方式實施節能改造,成都、南充等地的部分公共機構,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效果。這種財政零投入、少投入,并與節能服務機構分享節能效益的方式值得推廣。(記者 鐘振宇)
綠色發展能源先行
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石玉東:
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
綠色發展,能源先行。作為全國清潔能源大省,四川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上大有可為。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石玉東認為,四川亟須推進能源的綠色轉型,探索既節約資源又環境友好的能源開發利用方式,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。
記者: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,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,實施“氣化全川、電能替代、清潔替代”工程,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。四川電網將怎樣貫徹落實這一精神?
石玉東: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對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、提升清潔能源產業、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等方面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。作為經濟社會的基礎保障以及我省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,全省電力工業企業必須持續深化“三個一”電力格局構建,堅持電源側“一盤棋”、電網側“一張網”、需求側“一同價”,更好地服務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建設。
記者:具體怎么推進?石玉東:向內看,要引導電源合理安排開發時序。嚴格執行四川省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水電建設管理的意見》,科學統籌水電、新能源、天然氣發電等各類電源建設發展時序和規模。把握全國煤電去產能機遇,集中力量消納現有過剩發電產能。深入挖掘“電能替代”市場潛力,力爭“十三五”累計替代電量達到240億千瓦時,電力在全省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36%。
向外看,要推動四川電網廣泛互聯。500千伏川渝第三通道已于6月底建成投運,接下來要加快推進鹽源—江西等在川特高壓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建設;遠期需要盡快明確四川電網目標網架,積極推動四川特高壓交流電網發展,不斷加強與周邊省份互濟共享。呼吁建立完善四川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內消納的政策保障機制。
記者: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搭建了國際交流合作重要平臺。四川電網如何抓住“一帶一路”和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,推動綠色低碳發展?
石玉東:要大膽探索“川電走出去”戰略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無電人口超過10億人,年用電量需求高達3萬億千瓦時,電力市場潛力巨大。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,向南向西通過云南、貴州、西藏將電網向國外延伸,探索與周邊國家乃至南亞、中亞等更大范圍實現電網互聯、電力互供,架起四川清潔能源外送的“電力絲路”。(記者 李欣憶)
建設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
攀枝花市米易縣委書記王飚:
以“綠”促“富”建設花園城
近年來,米易縣以“公園城市、花園縣城”為發展定位,獲得省級綠化模范縣、省級生態示范縣等榮譽稱號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2.8%。記者對話米易縣委書記王飚,請他為建設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支招。
記者:作為縣委書記,你如何理解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“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”?
王飚:從地理位置看,米易縣是攀枝花的“迎賓廳”和“后花園”,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,才能持續擦亮米易縣“陽光、激情、活力、生態”的名片。從產業發展看,全縣整體經濟以礦山為主,面臨轉型,綠色既是方向又是要求。我們發展現代特色農業,發展以城市為中心、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的康養旅游業,都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。
以“綠”促“富”,讓米易縣嘗到甜頭。2016年,全縣林業總產值達14億元,林業產業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貢獻了2597元,貢獻率為18.9%,林業產業已逐步成為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。
記者:做活“綠文章”,米易縣怎樣構建起適應綠色發展的城鄉體系?
王飚:米易縣擁有得天獨厚的“六度”自然稟賦:溫度、濕度、海拔度、優產度、潔凈度、和諧度。以此為依托,在城市,參照5A級景區的規劃、建設、管理方式,高標準規劃、高水平建設、精細化管理縣城;在農村,持續加大林業產業投入,開展了生態修復和植綠惠民行動。
記者:請具體描述一下米易特色的“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、美麗山川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”。
王飚:近年來,我們著力打造“陽光時尚花園城、康養度假目的地”,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等產業,將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聯系起來。在縣城,持續推進新區建設,實施棚戶區改造,加強綠色景觀打造,形成了“城在山中、水在城中、居在園中、行在綠中”的美麗畫卷;在鄉村,建成多個幸福美麗新村和旅游新村,形成了多個特色景觀帶和旅游線路。
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從實際出發的發展原則。許多農民在鄉村依托自然資源發展蔬菜、水果、烤煙等產業,我們不強行將他們“剝離”到城市,而是提供政策、技術、資金等幫助。同時,還把脫貧攻堅和建設“四好村”結合起來,堅持教育優先和產業扶持,實現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。